五個年輕男女機緣巧合地在東京的一個二房一廳的小公寓裡,各自「扮演著這個房間專屬的自己」,開始過著看似體貼卻又放任彼此的共同生活,由五個人的各自表述連貫而成的故事,既主觀又客觀的呈現每個人內心和外在,看似各自獨立,卻又緊緊相連,一環扣一環地形成輕鬆、有趣,又深具含意的情節!
吉田修一《公園生活》:「有些事總是即將發生,卻又什麼也沒發生」現代特有的不穩定感、詭異的幽默感,以及存在與否都無法確定的渺茫希望─兩則看似戲劇化故事的開始,充滿幽微的心理轉折,然後在某個瞬間嘎然而止,彷彿是在陽光下吹起的泡泡,成群結隊地出發了,透明的薄膜上閃爍著燦爛光芒,以為就要飛翔得更高更遠,卻忽地沫化在風裡。
也許,一切事情的存在,僅僅是因為其他的東西也存在。
對於你的離去,我的感覺只有不捨。連遺忘也捨不得。
十年前,兩人因外遇殉情事件分離;十年後,他們在山林曠野意外重逢。
十四封書信往來,字字句句織就歲月流轉間的人世無情。
以「書信體小說」這種形式斷然顛覆了「故事」與「人物」之間的關係……如今不再是故事的邏輯單獨作主,人物被解放出來,取得發言的自由,自己搖身一變成為故事情節的主人。
這是一紙峰迴路轉,說盡無限傷害與愛的長信,一個闡述生死真義的故事。
隱藏的象徵把繪畫變成像書本一樣,可以讓人細細閱讀,可是你必須先懂得他們使用的密碼。世界上每一座美術館裡的每一幅畫都是一團密碼,都是一道等著觀眾來破解的謎題。每一道謎題的複雜程度深淺不一,最繁複的要數北歐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。要看懂那個時期的繪畫,就必須懂得哪些物體代表哪些概念,也必須知道哪些器具和哪些故事代表哪位聖人。有些繪畫,例如大家喜愛的印象畫派作品,幾乎完全不需要有專門知識就可以欣賞。這類畫作只是純粹呈現美感。另外有些繪畫,例如抽象表現畫派的作品,對觀眾更是沒有任何要求。這類畫作只是純粹投射和挑撥情感。
敞開心胸接受玫瑰的存在,它是種複雜的花,充滿象徵意涵與弔詭。它代表祕密與靜默,也深知人類的潛意識。玫瑰真摯無諱地引導高手、煉金術士,與社會成員。
我就是現在的我,不是過去或以前的。我有決心成為現在的我,我將成為的也只是現在的我,如果我決心成為什麼人,除了過去的我之外,我也不會成為別的。如果我曾經是我被迫成為的人,他們也猜不準現在的我或過去的我是什麼。我要打破圍籬,成就自我。……
我是現在的我,你將看到的是現在的我。
注意細數我。
注意細數我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