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 推薦閱讀:費迪南.馮.席拉赫Ferdinand von Schirach《罪行Verbrechen》
定一個人的罪行,是單選題還是複選題呢?
「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。」語出春秋時期《左傳》;早期羅馬天主教設有告解室,方便民眾在室內邊祈禱邊進行懺悔儀式。由此可見,人生而並不完美,犯錯顯而易見。但是如果這個錯誤觸犯法律,事情就不再單純了,人們將為這個罪行付出相對的代價,但這個代價又該如何衡量呢?
書中提及一個有趣的論點:對檢方和法庭來說,對於他們無法證實者,他們不得做任何宣稱。這聽起來很容易,但實則不然。沒有人能那麼客觀,總是能清楚區分「推測」與「證實」。我們以為確切知道某件事,但這是我們錯誤的以為,而要找到並回到正確的道路,往往一點也不簡單。這個觀點如同在探討情理法孰輕孰重一般,總是有模糊的焦點存在。
《罪行》一書是一位德國知名的辯護律師,透過11個完全真實的親身案例,讓身為讀者的我們作深讀審判,掀開每個罪行的背後,往往會發現出意想不到的人性、愛與憎、罪與罰,在正義的天平間擺動。此刻的罪人有可能在犯罪前是受害者,這令人不禁思考法律是否該具有灰色地帶的彈性,而不是只有黑與白的審判結果,無論如何,這勢必是一個大難題。
讀此書也像是在讀一段段驚濤駭浪的起伏人生。人生的際遇難測、難料、更難斷,但無論如何,我們都要繼續過去、向前邁進,就如美國知名作家史考特‧費滋傑羅寫的《大亨小傳》的最後一句話:「於是我們繼續往前掙扎,像逆流中的扁舟,被浪頭不斷地向後推入過去。」這便是真實的人生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